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党建扶贫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乌江边上的博士“村官”

    信息发布者:袁赛虎
    2017-12-15 17:00:59    来源:中国扶贫网   转载

    ——记贵州铜仁市德江县桶井乡“金七凤”党支部书记熊劲松

     

          “这个乡村振兴战略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我们农村群众的关心,以后大家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好……。”10月31日,在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桶井乡金盆村村民杨先明家的院坝里,男女老少围坐在一起,仔细听“熊书记”讲述19大传来的好消息、好政策,个个听得津津有味,脸上都露出激动的神情,满是对未来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,不时响起阵阵掌声。

           这位“熊书记”名叫熊劲松,30岁出头,中等身材,皮肤微黑,圆脸,身背雷锋包,戴着一副圆圆的眼镜,一表书生气。他,就是乌江边上大有名气的博士“村官”。

           舍小家,为大家,主动请缨当“村官”

           熊劲松出生在沿河自治县夹石镇,自幼家贫,从小就勤奋刻苦学习。大学毕业后,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,随后又在该校攻读博士学位。

           2015年,他毅然放弃留在大城市发展的机会,通过人才引进成为了德江县金融办的一名工作人员。随后,他再次放弃留在县城工作与家人生活的机会,主动申请驻村,选派到潮砥镇岩坝村任“第一书记”,当起了乌江边上的博士“村官”。

          “脱贫攻坚是国家的头等大事,我要去脱贫攻坚前线,用所学知识为脱贫攻坚效力!”他坚定地说。

           岩坝村地理环境较差,基础设施落后,全村260户751人中就有贫困户60户187人,贫困发生率高达24.9%。

           面对这样的贫困状况,他争取协调100万元扶持资金,采取“合作社+贫困户”的模式发展野生乌鸡养殖,100%贫困户参与,首批养殖3000多羽,实现户均年终分红近1000元。

           今年3月,他又再次主动请缨,申请调往桶井乡战贫困。

           桶井乡地处乌江边沿,是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。全乡23个村就有22个贫困,贫困人口12120人,贫困发生率高达49.7%,可以说每个村都是脱贫攻坚“硬骨头”

           5月份,组织终于了了他的“心愿”,调他到桶井乡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,成了极贫乡的一名干部。然而这时,他的爱妻快到了分娩的月份,正是最需要他照顾陪伴的时候。

           为了“大家”的脱贫致富,他却舍弃了“小家”,克服了困难,安抚好爱妻,就冲到了脱贫攻坚一线。

           为推进农村综合试点改革,6月4日,桶井乡在金盆、七里和凤凰3个村成立了联建党支部—“金七凤”党支部,熊劲松担任支部书记,肩负起了三个村“当家人”的重担。

           金盆、七里、凤凰三个村现有420户1610人,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就有202户850人。他,不敢有丝毫懈怠。

           “我是420户1610名群众的‘当家人’,乡亲们需要我,我要与乡亲们一起决战贫困。”熊劲松掷地有声地说。

           从潮砥镇岩坝村“第一书记”到桶井乡“金七凤”党支部书记,熊劲松以村为家、以民为亲,长期与爱妻两地分居。

           特别是宝宝出生的5个多来,150多个日日夜夜,他坚持扎根在村里,与群众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。 

           谋思路,兴产业,因地制宜助民富

          “可别小看这位熊博士,虽然年轻,但做群众工作很有方法,我们都服他。”金盆村村民杨承刚说,“熊博士不仅给我们讲政策,还帮我们算经济账,理清发展思路。”

           金盆、七里、凤凰三个村呈三角形分布,最远的金盆村距离乡政府驻地13公里,面向壑壑乌江,与沿河县夹石镇隔江相望,群众大多居住在山坡上,思想比较落后,而且山多石多地少,大多群众各自守着一亩三分地“靠天吃饭”。

           为了让群众转变思想,理清发展思路,他挨家挨户地讲政策、算经济帐,同时倾听群众的发展意愿,交流探讨发展思路。

           仅用个把月的时间,他走遍了三个村,比较全面地掌握了三个村的基本情况、致贫原因和大多数群众的想法。

          “三个村地理相连、土质相同、道路相通,抱团发展更能促进产业规模发展,可以更快地实现产业做大做强,实现三个村202户850名贫困群众稳步增收脱贫。”经过一番走访调研后,熊劲松胸有成竹地说出了自己的思路,并得到了大家认可。

          “群众的思想做通了,工作就好做喽!”他说干就干,结合“‘民心党建’+‘三社融合’促‘三变’+春晖社”农村综合改革,鼓励群众流转土地1500多亩,带领三个村得群众把原有的花椒产业发展到2000亩,进一步扩大花椒产业规模。

           与此同时,在3个村联合发展罗汉果、红心柚、火龙果及油桃等产业,与桶井产业园区连片发展3000亩,建立利益联结机制,让贫困户抱团发展,并打造乌江沿边旅游产业园。

          “没有产业支撑,群众脱贫致富就是空话!”他还大胆探索实践,采取大户带动养殖和散户分散养殖相结合的方式,大力发展养猪3000头、养牛1000头、养羊2000头,让三个村实现村村有特色产业、户户有增收项目、人人有致富门路。

           眼看套种在花椒地里的200多亩罗汉果丰收在即,熊劲松笑着说:“预计今年罗汉果可带来150多万元收入,除去成本,群众能分红20多万元。” 

           强基础,办实事,竭心尽力解民忧

          “一定要帮助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,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!”来到桶井乡工作,熊劲松深入村寨走访,切身感受到了群众的艰难生活,更加坚定了办实事、解民忧的决心。

           从任职“金七凤”党支部书记的那天起,除了谋划产业发展,他还想着如何去改善村里的水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。

           金盆、七里、凤凰三个村虽然都在乌江边上,但群众居住的地方大部分都是山高坡陡,缺水是个比较普遍的问题。

           熊劲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,跑相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,计划从乌江二级提水解决三村饮水问题,就地建设或扩建10个大水井,新建抗旱池20个,为3000余亩产业提供用水保障。

           交通也是制约三个村脱贫的又一个“瓶颈”。他和其他村“两委”干部抢抓秋季攻势“组组通”建设契机,规划建设金盆、七里、凤凰三村互通快速通村路10公里、通组路20公里、联户路10公里,改善群众出行条件。同时,竭力做好跨县项目规划建设协调,积极对接相关部门,加快建设桶井场坝到金盆11公里的二级路和金盆大桥(金盆到夹石大桥)。这两个项目实施后,将带动沿河夹石、甘溪这两个大镇10万余人的发展转向德江,有力助推黔东北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成,打通三个村的交通“命脉”,让发展驶入“快车道”。

           “熊书记来了,村里的变化大着呢!”走进村里提起熊劲松,群众都想乐道乐道这位熊书记给村里带来的变化。

           以前村里没有卫生室,看一般的病都缺医少药。现在可有了卫生室,群众一般性疾病在村里就可以看医买药。而且各个村都建起了老年活动中心及健身场所等2000平米的休闲活动场所,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多了,群众的精神面貌也变了。

           走进金盆村,正在铺设排污管网、改造房屋立面、修葺厨房……随处可见繁忙的景象。“我们按照生态宜居的要求,大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,实施‘四改一维一化’,打造特色民居,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。”熊劲松说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